花葬。
作为文化名人,琼瑶这次在达观、淡然面对生死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。她的公开信或多或少会引发人们对身后事的思考,影响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。当然,生死观念的转型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。对于广大民众而言,除了需要像琼瑶、杨宪益等知名人士的引领之外,更需要国家的制度支持。琼瑶在信中也提到,台湾地区已经通过了“医疗自主权利法”,病人可以选择有尊严地离世。这说明同是华夏子孙的台湾地区,在生死观念的转型上已然走出很远。
反观大陆地区,人们的生命观念也在悄然变化。琼瑶选择的花葬,在大陆地区属于生态葬法,近些年来,接受包括花葬、海葬、草坪葬、树葬在内的生态葬法的人群在逐渐增多。政府部门也通过积极宣传和生态奖补等方式,在推广生态安葬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不过,如何使生态葬法更为深入人心,仍是重要课题。在笔者看来,在推广生态葬法方面,除了积极探索生命文化的传承之道外,最为重要的可能还需推行生死学教育。换句话说,国家和社会如何探索和建构死亡的意义,更应成为题中应有之意。
不能确定琼瑶“生时愿如火花,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;死时愿如雪花,飘然落地,化为尘土”的话,是否脱胎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两者所追求的“珍惜生命,尊重死亡”的人生意境可说是高度一致。人们都没有想到,那个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、让无数男女有刻骨之感的琼瑶,在垂垂老矣、步入耄耋之年时,又给人们现身说法、心平气和地上了一堂关于生死别离的精品课。这堂课所讨论的问题,已不再停留于虐心,而是相当经心,也很值得人们走一走心。